“一杯茶,品人生沉浮;平常心,看萬千世界,人生百年,宛如浮云;若非宿緣,豈能相遇?”
2020年1月16日下午兩點半,株洲精鉆硬質合金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浩先生,邀請曹伯茶業集團首席評茶員、高級茶藝師吳淼淼老師給精鉆硬質合金有限公司全體員工,進行了一場茶文化專題課。
與其說是專題培訓,不如說是董事長給了員工一個與自己對話的機會,一堂專題培訓下來,重在一個“慢”字,講究動作的輕柔、優美、連貫,不慌不忙,慢中有序。
“溫杯洗具”的過程中,茶具的溫度得以提升,可以使茶具里面的能更好地施展色、香、味、型的特點;這點與平時我們和客戶交流的時候一樣,要升華結果,完備的前期工作必不可少。
“取茶”,量不在多,適度就好,正是取舍有度,知足常樂,動作上要求輕柔;就像與人交流時,不能急躁,也不能拖沓,有度,方能得償所愿。
茶湯沖泡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是水溫,水溫的掌握對茶性的展現極為重要,前面幾式均是為此做鋪墊。
接下來是感悟一杯茶的過程,先己后人,益己利人這是茶道所提倡的。
最后是分享和放下。在這整個專題培訓過程中,我們深深體會到一杯好茶不是說出來也不是寫出來的,還是要動手泡出來的。所謂的鳳凰三點頭、懸壺高沖等等,來不得半點偷工減料。俗話說得好:臺上三分鐘,臺下十年工。
中國茶道文化是一種包羅萬象、融會世間萬物、順乎自然的美學、哲學、綜合科學,是一種審美的意識形態。關鍵在于如何發掘,如何尋求,如何品悟。茶人能品悟多深,茶道便有多深,這也是中國茶道的博大精深之處。
清代鄭板橋有詩云:
不風不雨正清和,翠竹亭亭好節柯。
最愛晚涼佳客至,一壺新茗泡松蘿。
寫的正是心之靜。在茶道中,靜與美常相得益彰。古往今來,無論是高僧或儒生,都把“靜”作為茶道修習的必經大道。因為靜則明,靜則虛,靜可虛懷若谷,靜可內斂含藏,靜可洞察明激,體道入微。
在現代生活中,以茶待客,以茶交友,通過茶來表示深情厚意,不僅已深入到每家每戶,而且也用于機關、團體,甚至成為國家禮儀。不論是宋代汴京鄰里的“支茶”,還是現在的人們以茶待客和茶話會,茶都是禮讓、友誼的象征,都是親和、和諧的體現。
這一次專題課程,讓我們從之前的只會喝茶如飲料的人得以明白茶文化的真諦,了解茶文化的歷史,茶的種類,好處多多。雖然時下一些"酒文化"、"咖啡文化"、"可樂文化"等這些在充塞在各種媒體的時尚版塊中,但是我仍然相信,通過對不斷地教育與熏陶,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茶文化定能在今后為世界人所崇尚。愿在茶文化的學習中,積淀更多安定優雅的氣質,平靜謙和的面對今后生活。